布洛芬缓释胶囊

布洛芬是一种常见的止痛退烧药,能有效缓解发烧、头痛、关节痛、肌肉酸痛等不适。布洛芬通过减少体内引发疼痛和炎症的物质发挥作用,既能快速退烧,又能帮助减轻红肿部位的疼痛感。

联系我们

作用功效

布洛芬是一种常见的止痛退烧药,能有效缓解发烧、头痛、关节痛、肌肉酸痛等不适。布洛芬通过减少体内引发疼痛和炎症的物质发挥作用,既能快速退烧,又能帮助减轻红肿部位的疼痛感。

其作用原理是阻断前列腺素生成,这种物质相当于身体里的"疼痛信号兵",负责传递痛感和引发炎症反应。

当身体出现感冒发烧、运动扭伤或牙痛时,布洛芬通过抑制这些"信号兵"的活动,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使用布洛芬需注意两点:不能长期连续服用,严格按照说明书控制剂量。特殊人群如孕妇、胃病患者使用前需要咨询医生。该药物虽然见效快,但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消除病因,持续不适仍需及时就医。

700x700.jpg

布洛芬可以用来治疗哪些疾病?

适用于缓解多种关节和肌肉疼痛问题,包括脊柱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以及其他非类风湿性关节炎引发的疼痛。对急性痛风发作、肩膀疼痛、关节周围组织炎症(如滑囊炎、肌腱炎)有效,也能改善肌肉酸痛、腰背痛、运动损伤(如扭伤、拉伤)导致的肿痛。适用于因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或咽喉发炎引发的发烧症状。适用于缓解女性经期腹部疼痛,包括原发性痛经和因放置节育环导致的腹痛,同时可减少月经期间出血量。

布洛芬可以用来缓解哪些症状?

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等。

还可缓解一般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引起的高热。

布洛芬还有什么其他用途?

治疗胎龄小于37 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布洛芬常与哪些药物一起使用?

可与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以及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用前须知

  • 该药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 用药期间不得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和吸烟。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用药前请咨询医生,并将您所有已确诊的疾病及正在接受的治疗方案告知医生

哪些人严禁使用布洛芬?

  • 应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哮喘、荨麻疹或其他过敏反应者禁用。

  • 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禁用。。

  • 对布洛芬或本品任一成分存在超敏反应者禁用。

  •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 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哪些人需要谨慎使用布洛芬?

  • 患有出血性疾病者慎用。。

  • 消化道疾病患者慎用。

  • 水肿患者、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慎用。

  • 已知有心血管疾病或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慎用。

  • 有高血压、体液潴留或心衰的患者慎用。

  • 过敏体质者慎用。

特殊人群能否使用布洛芬?

  • 妊娠期妇女:本品可通过胎盘,因此,妊娠期妇女禁用本品。如果您已经怀孕或计划怀孕,请及时告知医生并咨询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 哺乳期妇女:本品可随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禁用。详情请咨询医生。

  • 儿童:1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如需用药,请在医生指导和成人监护下使用。

  • 老年人:老年患者由于体质特殊,发生心血管、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因此,老年患者应避免长期使用。详情请咨询医生。

布洛芬与哪些药物会有相互作用?

本品与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同用时可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溃疡发生,禁止合用。

本品与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同用时,可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增加出血倾向,合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出血体征。

本品与地高辛、甲氨蝶呤、口服降血糖药物同用时,可使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增高,不宜同用。

本品与呋塞米(呋喃苯胺酸)同用时,可使后者的排钠和降压作用减弱;与抗高血压药同用时,也可降低

后者的降压效果。

与抗肿瘤药培美曲塞合用时会影响后者的代谢,进而影响药效。

本品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合用会增加出血风险,如果合用阿司匹林剂量过大则可导致消化道溃疡。

与调血脂药苯扎贝特合用时可能发生横纹肌溶解和肾衰竭,应谨慎合用。

与肌松药巴氯芬合用时,可能导致巴氯芬毒性反应。

与螺内酯合用可拮抗该药物的利尿作用,影响药效。

与氨苯蝶啶合用可引起肾功能损害,联合使用时应提高警惕。.

与丙磺舒合用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及毒性增高,而本品则减弱丙磺酸的排尿酸作用,影响药效。

用法用量

布洛芬为双跨药,既是处方药也是非处方药甲类。

本品作为处方药时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并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作为非处方药甲类时不需医生处方,患者可自行购买使用,但须经医生和药师的指导。

本品应于饭后1-2小时使用。

布洛芬有哪些剂型或规格?

布洛芬有多种制剂和规格,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布洛芬分散片:0.05g;0.2g。

布洛芬口服溶液:10ml:0.1g。

布洛芬混悬液:30ml:0.6g;100ml:2g;25ml:0.5g。

布洛芬片:0.1g;0.2g。

布洛芬胶囊:0.2g。

布洛芬缓释片:0.2g;0.3g。

布洛芬咀嚼片:0.05g;0.2g。

布洛芬注射液:4ml:0.4g;8ml:0.8gc

布洛芬缓释胶囊:0.3g;0.4g。

布洛芬栓:50mg。

布洛芬颗粒:0.1g;0.2g。

布洛芬糖浆:2%。

布洛芬混悬滴剂:20ml:0.8g;15ml:0.6g。

布洛芬口腔崩解片:0.05g;0.1g;0.2g。

布洛芬凝胶:15g:0.75g。

布洛芬搽剂:50ml:2.5g。

布洛芬缓释混悬液:100m1:3g:

布洛芬干混悬剂:34g:1.2g。

布洛芬外用乳膏:5%。

布洛芬的具体用法是什么?

请用药前咨询医生,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注射剂应在医院由护士操作完成,不要得自行在家使用。

成人用药:缓释剂型,每日2次,每次0.2~0.4g;常释剂型,同饮食服用,每日3-4次,每次0.2-0.4g,每日不可超过2.4g。详情请咨询医生。

儿童用药:按体重计算,口服剂型每日3~4次,每次5~10mg/kg,体重低于7kg及1岁以下儿童禁用。儿童如需用药,请在医生指导和成人监护下使用。

栓剂:用于1~3岁儿童,每次取一粒塞入肛门;若症状持续存在,每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但每日用药不得超过4次。详情请咨询医生。

乳膏剂、凝胶剂、擦剂:用药前洗净双手,取适量揉搓患处,每日3~4次。详情请咨询医生。

内耳眩晕症:饭后口服给药,每日3次,每次0.1g,连用3~15日。

流行性腮腺炎:需在发生腮腺肿胀1天内口服本品,每日3次,每次10mg/kg;同时肌肉注射利巴韦林5mg/kg(每日2次),复方大青叶注射液2ml(每日2次)。

泡腾片应溶解于开水或温水后口服使用。

本药缓释片(胶囊)必须整片(粒)吞服,不得碾碎或溶解后服用且最好在用餐时或餐后服用。

本药干混悬剂首次使用前加凉开水,至60mL刻度线,振摇,使其浓度为2%。

用后须知

长期使用可增加严重或潜在致命的不良反应,需在医师指导下遵医嘱使用。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使用布洛芬后一般多久可以起效?

通常用药后0.5-2小时可见效。

布洛芬的药效一般可以维持多久?

用药后,一般药效可持续4-6小时。

漏用了布洛芬应该怎么办?

漏服药物会导致体内的血药浓度下降,影响疗效。

如果漏服了药物,请尽快服药,但如果快到下一次服药时间(超过两次用药间隔时间的一半),请跳过此次漏服的剂量,直接于下一次服药时间服药。

切记不可一次服用两倍剂量,以免引起毒性反应。如果您不能确定服用剂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使用布洛芬过量了应该怎么办?

过量服药可能会引起头痛、呕吐、疲倦嗜睡、低血压、过敏或肝肾功能损害等。目前尚无非甾体抗炎药的特异性解毒剂,出现用药过量时可以多喝水以促进药物排出体外,或者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详情请咨询医生。

布洛芬有哪些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为肠胃胀气、反酸水、恶心呕吐,血压偏低等;血液检查可能显示血小板增多,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引发血液感染;部分人会感觉头晕头痛,肾脏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尿检指标异常,呼吸系统偶见细菌性肺炎,注射剂型用药后,皮肤可能出现打针部位疼痛或起红疹,身体代谢可能出现血钠偏高、蛋白偏低的情况。

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心衰、心梗、血栓风险增高,皮肤可能大面积起泡脱皮(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血液可能出现严重贫血、白细胞锐减、伤口难止血,肝脏可能发生急性肝炎或黄疸。肠胃可能出现溃疡出血、拉黑便或胰腺发炎,免疫系统可能突发严重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可能引发脑膜炎,肾脏可能突发高钾血症危及生命。

如出现以上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处理。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停止使用布洛芬?

出现胃肠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视力障碍、血象异常以及过敏反应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停药。

此外,如用药期间出现上述不良反应,请及时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判断是否应停药。

什么情况下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出现中毒症状(如休克、消化道出血或虚脱等)时应尽快就诊。

除了上述不良反应,您可能出现其他的副作用,如果您用药后感觉不适,请及时就诊。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药物警戒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警告,在怀孕20周左右或以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可能会引起未出生的婴儿出现罕见但严重的肾脏问题。可能会引起婴儿周围的羊水含量下降,并出现并发症。非甾体抗炎药常在临床上用于减少发烧和缓解疼痛。常用药物有布洛芬、阿司匹林,萘普生、双氯芬酸等药物。怀孕约20周后,未出生婴儿的肾脏会产生大量羊水,而肾脏问题可能引起羊水含量低。

尽管这种安全问题在某些医学专业中众所周知,但我们希望我们的建议得到更广泛地传达,以使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和孕妇得到教育。此问题影响所有可通过处方购买的NSAID,以及无需处方即可通过非处方(OTC)购买的NSAID。

数十年以来,NSAID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类长期或短期疾病或症状,如关节炎,头痛,感冒,月经来潮等引起的疼痛和发烧。NSAID通过阻止体内产生某些引起炎症的化学物质以发挥作用。

NSAID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组合使用,以治疗疼痛,感冒,咳,流感和失眠等多种疾病。其实例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萘普生和塞来昔布。NSAID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弱视、嗜睡、失眠、感觉异常、麻木等。有些症状不常见,如多动.兴奋、幻觉、震颤等,发生率一般小于5%。

胃肠道:可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有小于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

肝脏:在治疗剂量下,可能导致10%的患者出现肝脏轻度受损的生化异常,但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的发生率低于2%6。

泌尿系统:可引起尿蛋白、管型,尿中可出现红、白细胞等,严重者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在一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长期口服NSAIDS的患者肾脏疾病发生的风险率是普通人群的2.1倍。

血液系统:部分NSAIDS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障碍等,

心血管系统:有研究发现,NSAIDs能明显干扰血压,使平均动脉压上升。另有报道,服用罗非昔布18个月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

过敏:特异体质者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

妊娠期:NSAIDS被认为是诱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潜在因素: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产前、产后和分娩时出血:吲哚美辛可能会引起某些胎儿短肢畸形、阴茎发育不全。。

临床注意事项

1、注意事项

交叉过敏:对阿司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对本品可有交叉过敏反应。

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使出血时间延迟,停药24小时即可消失。

可使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含量升高,清除率可下降。

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加用本品时,皮质激素需缓慢停药,以免病情加重或引起皮质功能不全。2、特殊说明

本药为对症治疗药,应用本药解热、镇痛时还应针对病因治疗。本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超过5日,用于解热不超过3日。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慢性关节炎时,本药应与其他慢作用抗风湿药同用以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及病情进展。

对应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可改用本药,但应密切注意不良反应。

对其他抗风湿药物耐受性差者可能对本药有良好耐受性。

外科手术或牙科手术前停药至少4~6个半衰期。

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物(如某些复方感冒药)。

本药局部给药时,不得用于皮肤破损处及感染性创口,日不宜大面积使用,还应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

小剂量给药(一日≤1.2g)不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而在采用高剂量和延长治疗时,应警惕这种风险增加的可能。本药注射液必须稀释后才能给药,若未稀释,则可能发生溶血。。

布洛芬的药理毒理

1.药效

药理作用:本药为非留体类抗炎药(NSAIDs),具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胞膜的环氧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为炎性介质前列腺素,从而减轻因前列腺素(PGE1.PGE2、PGI2)引起的局部组织充血、肿胀,降低局部周围神经对缓激肚等的痛觉敏感性。此外,本药还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心而起到解热作用。

临床应用情况:临床报道,本药用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时,其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保泰松相似比对乙酰氨基酚强。

2.药动

本药口服易吸收,吸收率达 90%以上。

服药后达峰时间为1.2~2.1小时;缓释胶囊达峰时间为4~5小时;缓释片达峰时间为3.6±0.7)小时。

服用分散片、泡腾片及缓释混悬剂,血药峰浓度分别为33.66 ug/mL(口服600mg)(52.00+9.12)μg/mL及(20.81±30) μg/mL。

血药浓度在用量200mg时为22~27 ug/mL,用量400mg时为23~45 μg/mL,用量600mg 时为43~57 μg/mL。

药物吸收后广泛分布于肾上腺、卵巢、关节滑膜腔、甲状腺、皮肤和脂肪组织中。本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99%。分布容积为(0.15+0.02)L/kg。

服药5小时后,关节液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等;以后的 12小时内药物在关节液中的浓度高于血药浓度本药在肝脏代谢。

药物100%在24小时内排出。60%~90%随尿排出,其中约1%为原形药物,另有部分药物随粪便排出。单次给药后半衰期为 1.8~2小时。

相关产品